EN
生态文学漫谈① | 水的密码

为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用文学力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凝聚奋进力量,生态环境部、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印发了《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为做好贯彻落实,现开设“生态文学漫谈”栏目,转发有关文章,供学习和交流~


水的密码


沈念


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。我们生理上亲近水,思想上也被水吸引,水和我们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水里有探索不尽的秘密、物理现象和哲学内涵。我在水边长大,生活多年。我喜欢水,年轻的时候,我常去水边找个荫处读书,读累了,就眺望一下水的远处,有一种奇异的感觉,那一刻,自己也像流水一样,身体或精神去到了很远的地方。


水与水又是不一样的。博物学家将水体分为池塘、河流、湖泊及海洋等。我要谈论的水,其实是谈论湖泊,这个湖泊的名字叫洞庭湖,也是我的故乡。洞庭湖是我心中的大湖。大湖养育了我,塑造了我,也滋养了我的精神,我的文学。她是我生命中最具力量、最富情感、最有意义的福地。


多少次“归去来”,我以各种身份在水边行走,回溯光阴往事,体察时代变迁中洞庭湖的变化,探寻水的不寻常之处。逐水而居,是人类繁衍生活的偏好,以前,我们听到的是人与水的斗争,人从水中索取。水,给了洞庭湖这片土地灵性、厚重、声名,也给了人刁难、悲痛、漂泊。那些被利益驱使的发展,比如挖沙、种植欧美黑杨、办污染严重的造纸厂、破坏水体、竭泽而渔(电打鱼、迷魂阵等),这些行为走向不可逆的境地,往往挽回和拯救的代价要高上千百倍。


经年累月守在你身边的事物,是最容易被忽视的。这种忽视像落入水中的砂石,如果没有外在力量的介入,就永远保持一种沉寂的姿态。但是在今天,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,“退田还湖”“生态修复”“十年禁渔”,已经成为每一个大湖人的自觉与自省。这些年来,我通过与保护工作者、志愿者的接触,重新认识了大湖的候鸟、动物、植物、鱼类、渔民,以及与大湖有关的一切。我带着敬畏、悲悯、体恤,沿着水的足迹寻访,见识了不同季节和生态下的大湖景致,也在人身上看到比大湖更广阔的性情和心灵。湖上的日月星辰、风霜雨雪,人们的喜怒哀乐、悲欢离合,汇聚成一个开阔斑斓、有情有义的水世界。水承载着历史的命运,水的内涵远比我理解的要深刻、柔韧、丰富和复杂。水清澈,照见世界,让我看清楚人,也看清楚自己。我和所有大湖人一样,从水流中获得力量,从自然中获得领悟,有了崭新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。因为有那些纷纭、繁杂,也就有了澄明、肃穆的镜像。面对水流,我心中流淌感伤、悲情,也流淌感动、豪迈。我是以一种直面、剖问、溯源的方式写下我的“水边书”。我们所有关于水的写作,都是破译水的密码。


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”,说的还是写人在天地间的存在,写对一切自然生命的感知。生态文学归根到底,是人与自然的文学。以人为中心的一切生产、经济活动,都与自然生态休戚相关。那我们的一切写作,不都是在进行着一种自然书写,又该持有怎样的书写理念呢?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最佳的文学视角书写,所涉及的内容、主题以及探讨的问题,既是对水、对湖区自然生命的素描,也是对人与水的关系的反思。水是有魔法的,水涵盖着无尽的旷野和路径,隐蔽着所有的过往与魂灵,我们对水喊着过去,也喊着被顿悟的未来。


山可平心,水可涤妄。山水自然教诲我们学会做简单的人。简单的关系,才是和谐的关系。在简单和谐中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,也只有当所有物种健康、安全、持续地存在着,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在大地上。我们是生态共同体公民,是自然的公民,不分国籍地域民族。每一个写作者都承担着保护、回馈自然的责任。我想,我们是要从水流、森林、草原、山野以及大地所有事物之中“创作”一个未来,那里有对大地上、人世间最坦诚的信任和依赖。


(作者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)


          来源 | 中国环境报


销售支持:0531-8286 8288

服务支持:0531-8286 8936

市场合作:nova@sdnf.com

企业传真:0531-8286 8198

企业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12918号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号楼13层

扫码关注

技术支持电话:186 6370 7989

Copyright © 2024 山东诺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28683号-11 鲁ICP备14028683号-7